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——全州中小学部级精品课诞生记-金贝棋牌
3月13日,教育部公布2022年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遴选结果,湖北省138名教师入选,我州26名教师获评,获奖人数位居全省第三。
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是从教育部到省、市、县、校逐级开展的全国大型信息化教学活动,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引领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信息化有机融合,汇集优质教学资源。精品课以微课形式呈现,包括微课视频、教学设计、学习任务单、课件、作业练习和必要的实验演示。
我州为何能在2022年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遴选中成绩傲人,近日,记者采访了州教育局及相关学校。
顶层设计紧盯课堂教学
“如何在落实‘双减’、‘五项管理’和考试管理等政策过程中提质增效,必须紧盯课堂教学,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,评价改革是最好的杠杆。”州教育局副局长周文忠介绍。
据了解,近几年来,在州对县、县对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工作中,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,健全教师备课、上课、辅导、作业批改、教学测评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纳入考核重要指标,强化课堂教学规范性,提升课程效果。
州教科院党总支书记袁玉荣介绍,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,全州8县市教研机构按照新课程、新理念、新教学的要求,结合县市实际,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课堂教学常规细则,各中小学校完善了教师观课、议课、磨课评价标准,做到教师上课有规则、评课有标准、教学质量有保证。
同时,州教育局到县市进校检查时,必查教学管理,州教科院在开展教学视导时,必进课堂观课、议课,必看教师备课,必查作业批改,必问学生学习收获,多措并举促进教学管理制度有效落实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
教学研究抓实校本研修
在统一规范的课堂教学外,我州还积极鼓励推动校本研修,促进个性发展。
州教科院负责人龚道敏介绍,我州自2000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,坚持不懈抓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建设,多措并举引导学校因校制宜持续丰富校本教研内涵,有效促进全州校本研修制度的建立和落实,助力了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。
自2018年起,州教科院、州电教装备站通过州、县、校三级协同,打造教研基地20个,教研员蹲点联系学校,聚焦教学管理、课堂教学、德育工作、教师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,以系列教研活动为载体,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更加先进,德育工作更有实效,教学常规管理更加规范,校本教研制度更加健全,课堂教学更加高质,校长治校能力、教师育人水平和学生成长质量显著提升,3个教育教学案例获教育部“优秀案例”并在全国推介,6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一等奖、二等奖,形成了区域特色发展优势,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。
目前,州教科院正在启动第二轮协同教研基地和教研员蹲点联系学校工作,持续推动、释放区域特色优势,带动教学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课堂竞赛强化三级联动
“恩施市有15名教师获得部级精品课奖励,对于教师来说是极大的鼓励,增强了自信,对于学校来说,是校本教研创新促课堂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的有力推手,对于教研机构来说,是抓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有效检验标准之一。”恩施市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向彪说。
州电教装备站负责人肖承雄介绍,组织精品课遴选,重点是借助平台,让每一所学校都动起来,营造人人上精品课、申报精品课的氛围。在精品课的打造上,我州采取县市教研机构、电教装备站初选,推送州级精品课,州教科院、电教装备站组织学科教学专家和技术专家评审精品课,反馈意见给精品课执教教师,并组织团队打磨精品课,然后报送参加省赛。
据悉,我州在2022年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遴选前,共打磨州级精品课1256节,推荐送省参赛精品课167节。